別名 |
金錢標(biāo)、金線彪
|
漢語拼音 |
chang bing che qian jue
|
英文名 |
Longstalk Antrophyum
|
藥材基原 |
為車前蕨科植物長柄車前蕨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15-3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頂部和葉柄基部密被黑褐色、線狀披針形鱗片,先端長漸尖呈纖毛狀,篩孔狹長而透明,有虹色光澤,邊緣有疏細(xì)齒。葉近生或近簇生;葉柄長7-12cm,扁平,向上光滑;葉片肉質(zhì),無毛,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8-15cm,中部或中部以上較寬,寬4-8cm,頂部長漸尖多少呈短尾狀,中部向下逐漸變狹而少下延于葉柄,全緣或少呈波狀;無中脈及側(cè)脈,小脈連成多行而稍整齊的狹長網(wǎng)眼,無內(nèi)藏小脈。孢子囊群線形,沿背面下陷的網(wǎng)脈著生,連接有時(shí)間隔,葉片邊緣和兩端通常不育;無囊群蓋,具有頭狀夾絲。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附生于海拔1500-2300m闊葉林中的樹干或巖石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莖短,被有鱗片;鱗片披針形,褐色。葉柄長7-12cm;葉片肉質(zhì),倒卵形至廣橢圓形,長8-15cm,寬4-7cm,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稍呈波狀,葉脈網(wǎng)狀。孢子囊群線形,沿背面下陷的網(wǎng)脈著生。氣微,味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jīng) |
肺;腎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活血通絡(luò)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咽喉腫痛;乳蛾;乳癰;關(guān)節(jié)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活血行瘀、利關(guān)節(jié)的功能。用于扁桃體炎、乳腺炎、關(guān)節(jié)炎。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Antrophyi Obovat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ntrophyum obovatum Bak.
|
科屬分類 |
車前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