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蹲鴟、芋魁、芋根、土芝、芋奶、芋渠、狗爪芋、百眼芋頭、芋艿、毛芋、水芋 |
漢語拼音 | yu tou |
英文名 | Fruit of Dasheen |
藥材基原 | 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根莖。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芋,濕生草本。根莖卵形,常生多數(shù)小球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2-3枚或更多,葉柄肉質(zhì),長20-90cm,綠色,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廣橢圓形,長20-50cm,質(zhì)厚,盾狀著生,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全緣,呈波狀;ㄐ虮紊,短于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長20cm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cm,粗2.2cm,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cm,展開成舟狀,邊緣內(nèi)鄭,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cm,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位于下部,長3-3.5cm,中性花序位于中部,長3-3.3cm,雄花序位于上部,長4-4.5cm,先端驟狹,附屬器鉆形,長約1cm。期期2-8月。 |
資源分布 | 我國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富溫暖濕潤氣候,忌高溫干旱,較耐蔭,不耐澇。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保水力強(qiáng)的壤上或粘 質(zhì)壤上栽培。 栽培技術(shù)用種芋繁殖法。秋季采收時(shí),選擇子芋作種,貯藏待播。春季播種,按行株距(60-80)cm×(50-40)cm開穴, 施足基肥栽種。 田間管理 栽后生長期,中耕除草培土3-4次;結(jié)合中耕除草培土,追肥3-4次;定明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病蟲害防治 芋腐敗病、等疫病,為害全株,可用故克松500-1000倍液噴灑初起病林或燒施于根基周圍。斜紋夜資蛾,幼蟲為害葉片,可用5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 秋季采挖,去凈須報(bào)及地〔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 |
采收和儲(chǔ)藏 | 秋季采挖,去凈須根及地上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報(bào)名呈橢圓形、印圓形或圓錐形,大小不一。有的頂端有頂芽,外表面褐黃色或黃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向溝紋,并可見點(diǎn)狀環(huán)紋,環(huán)節(jié)上有許多毛須,或連成片狀,外皮檢化,易撕裂。橫切面共白色或青白色,有粘性,質(zhì)硬。氣特異,味甘微澀,嚼之有粘性。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而:最外為數(shù)列栓化細(xì)胞。皮層較薄。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莖含蛋白質(zhì)(protein)1.75-2.3%,淀粉(starch)69.6-73.7%,灰分(ash)1.17-1.68%,脂類(lipid )0.47%-0.68%,鈣0.059%-0.169%磷0.113%-0.274%,鐵0.0042%-0.0050%。另含多糖,主要成分有葡萄糖(glucose)及小部分半乳糖(galactose),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甘露糖(mannose)和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還含硫胺素(thiamin)即維生素(vitamin)B1,核黃素(riboflavin)即維生素B2,煙酸(nicotinic acid),另維生素B含量較多,但維生素A、C含量甚少。從根莖中還分得2個(gè)新的二羥基甾醇(dihydroxysterol)I、II,并分得芋頭蛋白(colocasin)分離得到的蛋白質(zhì)富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亮氨酸(leucine)。此外,還含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車菊素-3-鼠李糖甙(cyanidin-3-rhamnoside),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ridin-3-glucoside)及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即anthocyanoge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1.配山藥,健脾益腎,助脾運(yùn)化之力增強(qiáng)。 2.配大棗,用治脾虛泄瀉療效增強(qiáng)。 3.配飴糖用治虛寒腹痛,緩急止痛之力增強(qiáng)。 |
藥性 | 味甘;辛;性平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 |
功效 | 健脾補(bǔ)虛;散結(jié)解毒 |
功效分類 | 止咳藥;收澀藥;散結(jié)藥 |
主治 | 脾胃虛弱;納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塊;腫毒;贅疣;雞眼;疥癬;燙火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0-12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醋磨涂。 |
用藥禁忌 | 1.陶弘景:生則有毒,薟不可食。 2.《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動(dòng)宿冷。 3《本草衍義》:多食滯氣困脾。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別錄》:主寬腸胃,充肌膚,滑中。 2.《唐本草》:蒸煮冷啖,療熱止渴。 3.孟詵:浴去身上浮風(fēng),慎風(fēng)半日。 4.《本草拾遺》:吞之開胃,通腸閉,產(chǎn)后煮食之破血,飲其汁,止血、渴。 5.《日華子本草》:破宿血,去死肌。和魚煮,甚下氣,調(diào)中補(bǔ)虛。 6.《滇南本草》:治中氣不足,久服補(bǔ)肝腎,添精益髓。 7.《醫(yī)林纂要》:行水。 8.《本草求原》:止瀉。 9.《隨息居飲食譜》:生嚼治絞腸痧,搗涂癰瘍初起,丸服散瘰疬。 10.《嶺南采藥錄》:以此煮粥,研末和粥食之,能治小兒連珠疬及虛疬,大人亦合,并可免一切疥瘡。 11.《中國藥植圖鑒》:調(diào)以胡麻油,敷治火傷,開水燙傷;用芋片不斷摩擦疣部,可除去。 |
考證 | 出自《本草衍義》 1.《唐本草》:芋有六種,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連禪芋、野芋。其青芋細(xì)長毒多,初煮要須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爾。白芋、真芋、連禪芋、紫芋毒少,并正爾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療熱止渴。其真、白、連禪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鴟之饒,蓋謂此也。野芋大毒,不堪啖!秷D經(jīng)》云,其類雖多,葉蓋相似,葉大如扇,廣尺余。白芋毒微,青芋多子,真芋、連禪芋、紫芋并毒少,而根俱不堪生啖。蒸者冷啖,大治煩熱止渴。今畿縣遍有,諸山南、江左唯有青、白、紫三芋而已。 2.《綱目》:芋屬雖多,有水、旱二種。旱芋山地可種,水芋水田蒔之,葉皆相似,但水芋味勝,莖亦可食。芋不開花,時(shí)或七、八月間有開者,抽莖生花黃色,旁有一長萼護(hù)之,如半邊蓮花之狀也。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芋頭與山藥,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功效益氣養(yǎng)陰,補(bǔ)脾肺腎,可用于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泄瀉,用于肺虛喘咳及腎虛遺精,尿頻,婦女白帶過多。芋頭甘,辛,平,歸胃,腸經(jīng),功效消疬散結(jié),可用治肝腎陰虛之瘰疬,及腹中痞塊,亦具澀腸止瀉之功。二藥均能補(bǔ)脾澀腸,用治脾虛泄瀉,日久不愈是為相同之處。但山藥主用于健脾益胃,能補(bǔ)脾氣而益胃陰,芋頭主用于消疬散結(jié),能補(bǔ)肝腎,添精益髓。是為同中之異。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us Colocasiae Esculentae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Arum esculentum L.] |
科屬分類 | 天南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