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驗方新編 咽喉秘集 上課筆記
    

驗方新編教程:咽喉秘集

序十三科內(nèi),喉、齒有?,豈不目會厭之關為十一經(jīng)綰轂,式飲式食,或消或息,所綦重,非寬髀大 比。然業(yè)擅專門,治一癥必 責值,投方寸匕藥,取刀貝至不訾。病澀嗌膳啖不能 于口, 呼暴不可須臾忍。聞有能已之者,大愿免于患苦,倒廩傾,拱以進,無毫毛顧籍心,乃稍效…

十三科內(nèi),喉、齒有專科,豈不目會厭之關為十一經(jīng)綰轂,式飲式食,或消或息,所綦重,非寬髀大 比。然業(yè)擅專門,治一癥必 責值,投方寸匕藥,取刀貝至不訾。病澀嗌膳啖不能 于口, 呼暴不可須臾忍。聞有能已之者,大愿免于患苦,倒廩傾,拱以進,無毫毛顧籍心,乃稍效之以見其功,遼緩之以引其時,必蘄盈 壑而后屬饜。嗟養(yǎng)人之患,以為利藪,此巫匠之心也。躬竊憫然;思有以激勵之,顧無所得方。有以張氏吳氏《咽喉秘集》本見示,寫圖備癥,述原處方,昭晰無疑,雖使不習衙推者,操藥以修其效可 足而待。其便益有三焉∶資舟資車,卒然遘疾,檢書按癥,能辨其輕重危險,不適適規(guī)規(guī),驚懼憂疑,便益一;操不律,書赫蹄,呼童市之肆,咄嗟立具,無大藥苦乏之便益二;肘后之秘,傳于副墨;上池之水,遍丐醫(yī)門。柔存剛亡之宜,五臟六腑之匯。

其書,忸憂其說。千金之劍,必不獨知; 之方,無所市重。便益三。衷是三端,亟氏,以激勵乎享帚自珍者。雖然諺有之∶肺腑而能語,醫(yī)師色如土;是書行,恐世其業(yè)以秘密藏中休糧方,為張、吳兩先生發(fā)其覆,當有分衛(wèi)無所之嘆也。

光緒癸未仲秋合肥張紹棠又堂甫書于醉秋檻

咽喉秘集上

總論

夫左為咽屬胃,右為喉屬肺,乃一身百節(jié)之關,呼吸出入之門!秲(nèi)經(jīng)》云∶一陰一陽結而為痹。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脈共絡于喉,氣熱則內(nèi)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氣痹。痹者,不仁之謂,此喉痹之所由名。而乳蛾、喉痹、纏喉等癥,皆痹類也(吳氏說)。有風、寒、火、濕、毒、虛之別,或風火相搏腫虛火也;脈細而緩者,虛寒也。六者之象,可類推也。大凡初起之癥,診右寸洪緊肺風也,兩關浮數(shù)胃火肝風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寸沉遲肺伏寒也,右寸洪細肺伏熱也,右尺洪大三焦火旺也,左尺浮洪而有力腎虛火炎也。六脈大略論治,俱可用六味東加減。癥若兇險,脈宜細診,再察形窮源,對癥用藥,自然可愈!督(jīng)》云∶神圣工巧,不過望、聞、問、切,細心推詳,庶無差誤耳(張氏說)。

喉癥分經(jīng)

喉有二孔∶左為咽屬胃,納食之關;右為喉屬肺,納氣之關。口內(nèi)上 屬胃陰,下 屬脾陽,舌之中屬心,四圍屬肺,舌根亦屬心、小舌又名蒂丁屬胃,喉之左右舌根屬肝,外兩耳垂下亦屬肝,牙根上屬胃下屬脾。舌胎白主寒,黃主熱,焦熱甚、黑熱極。凡舌胎不單論色,但有津者非真熱,不可概投涼藥,宜引火歸原。大舌邊乃脾火,可用清涼之劑。喉地位屬肝,再連內(nèi)寸許,或爛或腫,俱屬脾胃火毒之癥,結毒亦有之,但結毒者兩關脈必沉,兩關脈浮,非結毒也。此分經(jīng)大略,再考圖形便悉(張氏說)。

咽喉治法要論

醫(yī)者,當審其病由,參之時令,必須大涌其痰。去痰之法,先備溫水,使病患漱口,如點刺,或吹藥,令其垂頭,流去痰涎,俟痰涎少止,仍以溫水頻頻漱之。

如虛弱人及病勢重者,須要著人扶好,或用銀針刺其患處。風熱則散之,火癥則清之,甚者下之,陰寒者溫之。若初起驟用寒涼之藥,則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其毒乘虛而入,即喘不休,死不救矣!大抵風熱癥十之七,火癥十之三,寒癥十無一二也。

病昏沉痰多氣急,飲食不進,發(fā)熱不退,牙關緊閉,脈息微弱者,癥必重。

人事不醒,痰氣上攻,聲如雷,嗆食,眼張,天柱倒陷,面墨色焦,鼻如煙煤,張煽不定,目睛突出,汗發(fā)如雨,咽喉干痛,聲啞無痰,手足麻至膝蓋,發(fā)喘及呃,脈息如絲,乃死癥也。

臨癥用藥,生死反掌,醫(yī)者不可懷希冀之心,故意延挨。病者不可起懈怠之念,以致決裂。古云∶走馬看咽喉,不待少頃者,即此謂也。

遇癥用藥后,痰少腫退即愈。如已潰,用藥后越兩日即可進飲食者,三日后無不收功。

喉癬用藥后,患處要變紅色,知痛癢,有津液潤澤者可治,用刀針須向自己勾來,不可向病患口內(nèi)剔去。

咽喉忌下刀之地有四處∶嚨化、啞門穴、喉關兩坳上、舌下筋。若用刀,其刀頭上須蘸巳藥,或申、亥藥,庶不作痛。

臨癥先診其脈象輕重,后看其患處深淺。若脈絕、脈怪、脈死,則無須用藥矣。因毒已入腹,非藥力所能挽回也。

纏喉風及陰虛喉癬二癥,最險而難治,至危而不易識,纏喉風內(nèi)外無形,其患在關內(nèi),上面有紅絲,如未入心尚可用藥,已入心則不治。凡遇此癥,宜早治,在一日半日之內(nèi),可保無虞。陰虛喉癬,如癆蝦皮形,有青白點子,高低大小,狀如暑天 子,其癥雖危,延日最久,或一年半載而死,或一月或半月而死,如起病數(shù)日之前治之,十癥可得九愈?春砟[處,其色變紅者,即成膿之候,可不刺而自潰也。

喉癥用糯米泔水,或甘桔湯,或薄荷湯,俱要溫和為主,山楂焙燥磨細末,煎藥內(nèi)可加一撮,乃消腫去毒,治咽喉之要藥也(以上十四條吳氏說)。

病患壯者藥可猛,弱者攻宜緩,動針不可傷小舌,要緊。

夜晚看癥,宜加倍細心,藥用六味湯,天明復看,再為加減。

凡針舌下兩邊青筋,血紅生,血黑死,服宜清膈消痰解毒之劑(以上四條張氏說)。

四絕癥

走馬喉風,鎖喉風,走馬牙疳,纏喉風。此皆兇險之癥,若不吐不瀉,針之無血,藥不能入,皆為不治。慎之慎之。

十六絕形

舌卷囊縮,角弓反張,油汗如珠,十指無血,喉啞嗆食,喉干無痰,吐血喉癬,六脈沉細,聲如鋸拽,大便十日不通,鼻煽唇青,天柱倒塌,脈細身涼,兩目直視,壅痰氣塞,喉菌不治。

凡診脈,一呼一吸四、五至者,平和脈也。三至為遲,六至為數(shù),病脈也。

脈式

脈遲則寒,脈數(shù)則熱,細緩則虛寒,細數(shù)則虛熱,六脈一理。

表格 yfxb43a.bmp (缺)

針穴

(凡六穴應病行針)頭面∶頰車穴,在耳垂下八分,足陽明胃經(jīng)。

右手∶少商穴,在大指內(nèi)甲角,手太陰肺經(jīng)。中沖穴,在中指內(nèi)甲角,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少沖穴,在小指內(nèi)甲角,手太陽小腸經(jīng)。

左手∶商陽穴,在食指內(nèi)甲角,手陽明大腸經(jīng);關沖穴,在無名指外甲角,手少陽三焦經(jīng)。

表格 yfxb44.bmp (缺)

吳氏咽喉二十四大癥歌訣

(今存二十二癥)。

喉痹∶郁火攻兮喉痹成,或生左右小棋形。鮮紅酒毒光如鏡,腫在喉間風熱勝。其癥形小而圓,初起或消或刺均可,如其色紫紅平塌光如鏡者,不可刺,宜內(nèi)消,因其毒發(fā)于本源故也。

喉閉∶積熱風痰喉欲閉,因生血泡在喉間。忽然壅塞櫻似,點刺流涎病即安。其癥宜發(fā)表清熱,先用針點,后吹子、丑二藥。

纏喉風∶惡寒惡痛名陰毒,外內(nèi)無形氣短促。胸前紅腫足多寒,若見紅絲針貴刺。藥宜發(fā)表,吹藥先用巳藥。如見紅絲,即刺斷,再用子藥。

嗆喉風∶此癥謂之飛絲毒,口中發(fā)泡丑藥覆。燥極點痰熱在心,忽然嗆食終非福。用針挑破血泡,后上丑藥,兼吹子藥,煎藥宜清熱祛痰。

啞喉風∶啞瘴喉風犯咽隔,口不言兮牙關塞。面紫唇清冷涕流,風疏痰降即無厄。其癥牙關緊閉,先用巳藥,后用申藥,前后抹之,風痰去盡為度。煎藥先發(fā)表,后清熱。

弄舌喉風∶體發(fā)熱兮口內(nèi)腫,舌出頻將兩手弄。筆針患處去痰涎,解毒疏風清熱壅。用三棱針刺破少商穴,先用巳藥,后用子藥。

爛喉風∶爛喉風癥頻頻熱,唇若涂朱口內(nèi)裂。看其患處淺和深,藥宜子丑兼調(diào)攝。子丑二藥,和勻上之,再用巳藥收功。煎藥宜清熱。

單乳蛾∶喉內(nèi)腫如桃李形,或左或右單蛾名。此癥早治可速退,痰消毒散自然平。此癥不論已成未成,皆可刺,其形大則長,初用巳藥,后用子、丑二藥收功,煎藥先發(fā)表,后清熱。

喉癰∶七情郁結病成癰,六日之內(nèi)可刺膿。不治須防成冷,巳申藥到定收功。其患在喉嚨化合后之正中,到四五日后可刺,早刺防復腫。未刺前及未潰前,吹藥先用巳藥,后用申藥,潰后用子、丑二藥。煎藥先發(fā)表,后清熱。

牙疔∶太陰脾土足陽明,二火交攻疔即成;荚谘例l如豆大,排針點破即安寧。先用申藥,后用子藥。

牙宣∶此癥起時因胃熱,壅而宣露常流血。藥吹酉未即能除,清胃煎來功奏捷。先用子藥,后用酉藥、未藥二種止血,煎藥宜清胃火。

木舌∶舌病心經(jīng)受風熱,忽然腫破口難說?磿r左右共宜針,藥用梔連火氣滅。吹申藥,看紫色處,用小刀點之出血,后用子藥。

重舌∶蓮花之癥看如何,三舌攢在舌底 。戌藥頻搽宜更點,清心瀉火莫蹉跎。用申藥吹之,不退再用戌藥。上三癥用清熱解毒煎藥。

重 ∶體雖不熱獨心勞,舌上生來似小桃。藥用黃連解毒飲,吹宜冰片不須刀。用子藥吹之。

走馬牙疳∶小兒疳癥屬于脾,黑腐沿開臭不宜。子丑合參兼卯藥,穿腮落齒總難醫(yī)。先用米泔水洗凈,或溫水亦可,藥用子、丑和勻敷上。如不應,乃險癥也。煎藥用解毒散。

痧痘口疳∶痘余痧后口生疳,爛在牙齦痘毒傳。若是見痧生滿口,須從心胃二經(jīng)參。吹子、丑、卯藥,煎藥宜瀉心、胃二火。

雙乳蛾∶雙蛾兩兩生喉間,關上輕兮關下難。氣吹好似紅李子,輕消重刺去風痰。其形與單蛾同,刺不論已成未成,先吹巳藥,不退再點子藥。煎藥先發(fā)表后清熱。

螞蝗疔∶疼而微白螞蝗疔, 上生來韭菜形。內(nèi)不腫兮發(fā)寒熱,速宜針刺自然平。用申藥點去惡血,后上子藥。煎藥有表發(fā)表,無表解毒瀉火。

連珠風∶兩坳深處患連珠,初起沿開白色余,日久漸成八九點,藥和子丑病當除。和勻子、丑、巳藥吹之,兼上寅藥。煎藥宜清熱解毒。

陰虛喉風∶癬癥原來因損肺,斑生苔癬若蝦皮。時時發(fā)熱頻頻嗽,面赤聲嘶病可虞。其癥虛弱,不宜發(fā)表,須用滋補兼解毒,上半月痛甚者乃氣虛,下半月痛甚者乃血虛,吹卯藥,并上丑、酉二藥。如日久不減者不治。

楊梅癬喉∶楊梅結毒癬由生,片白喉中穢氣聞。白色變黃才可治,酉隨子丑共追尋。和勻子、丑二藥吹入,后用酉藥收功。煎藥宜解毒。

切牙風∶切牙即是鎖喉風,毒在牙齦胃火攻。不治恐成牙漏癥,開關辰藥子收功,先用辰藥擦牙齦縫中,如腫不退,再用子藥,煎藥宜清熱解毒。

吳氏丹藥列方

子藥∶明朱砂六分,硼砂五錢,梅花冰片五分,元明粉五錢制,研末,治喉中潰爛。長肉生肌,生新去腐。

丑藥∶雄精一錢,梅花冰片五分,膽礬二分(火 ),研末,治口內(nèi)腐爛。用少許,不宜寅藥∶青黛一兩,人中白五錢,黑山梔五錢,梅花冰片一錢,濃樸(切片,用黑棗去核三兩,包濃樸火上 存性)五錢,研末,治口疳如神,如遇傷寒后口疳,另加坑磚一角火研末,五錢。

卯藥∶梅花冰片一錢,雄精一錢,靛花二錢,元明粉二錢,硼砂五錢,粉甘草一錢,川黃連二錢,人中白三錢( 存性),銅青五錢( ),黃柏二錢(蜜炙),內(nèi)金二錢,鈔紙二張 治陰虛

辰藥∶上好膽礬,冬月取青魚膽汁和勻成塊陰干,刮下用瓷瓶收貯,其藥過一、二年可用。研末治牙關緊閉,食不能進,口不能開,用雞毛蘸抹兩牙底,令其流出痰涎,少頃即開矣。

巳藥∶梅花冰片二分半,雄精二錢,焰硝一兩五錢(要槍硝, 乃佳)。

巳藥之性與申藥同,論其功更速。如痛重者,先用巳藥,后用申藥吹之。治單、雙蛾,初起一二日,用此藥開痰即愈。未潰可用,已潰不可用,孕婦忌。

午藥∶川黃連一錢,明礬一錢,牙皂一錢(去皮弦,新瓦上焙枯存性,研末,入上二味),研末,吹患處。扶好病患,囑其垂頭,流去痰涎,其藥不可多用。如聲似雷音,以溫水調(diào)藥,徐徐漱之。治喉中痰塞,其功與辰藥同。但其性太猛,不宜輕且,不如用辰藥平穩(wěn),臨時看癥酌之。孕婦忌。

未藥∶雄精二錢,樸硝五錢,硼砂五錢,研末。如喉嚨緊閉不能吹藥,用此藥吹入鼻內(nèi),其口即開,開后或點或刺或消腫,用巳、申之藥。如腐爛用子藥。一切喉癥皆可用。

申藥∶元明粉一兩,雄精一錢,去痰消腫,不剛不柔,神妙莫測。孕婦及虛弱人,病熱沉重者,皆不可用。

酉藥∶雞內(nèi)金一錢(要不落水者,瓦上焙干為末),梅冰片一分,研末,吹患處,可止痛戊藥∶硼砂二錢,元明粉二錢,青鹽一錢(用火 紅放在地上,越一日去火毒),研末,擦重舌、蓮花舌。名紫雪丹,余癥切不可用。

亥藥∶巴豆二十一粒,生礬一兩(入銀罐內(nèi)滾之,看礬枯,去巴豆),每一兩礬,加小

青金錠∶元胡索三錢(或一枚、或二枚),牙皂十四條(去皮弦),研末,加青黛六分,麝末

鎖匙散∶即已藥去雄黃,專治雙乳蛾,及其神效。

玉鎖匙∶明礬一兩,銀罐內(nèi)溶化,即下巴豆二十一粒,候礬枯取起,放在地上越宿,次早去巴豆,用礬研末,治癥同上,孕婦忌。

綠袍散∶濃黃柏二兩,青魚膽一兩。黃柏火上炙干取起,以魚膽涂上,再炙再涂,以膽盡為度。切片研末,加入人中白三錢,青黛三錢,膽礬三錢,硼砂三錢,研末,治口疳,疔瘡。

喉蛾穿方∶人指甲,清水洗凈,瓦上焙黃色為度,每甲末一分,加梅片一厘。

又方∶用壁錢窩,將簪夾住,向燈上燒灰,研末吹之。

牙宣∶七葉一枝花(即三七)用七分,加牛膝三分,梅片少許,研末吹之,如神。

通關散∶青鹽一錢,白礬一錢,硼砂五分。咽喉腫痛,滴水不下,吹之止疼。

走馬牙疳方∶梅冰片三分,人中白三錢(火 ),赤砒一錢半,黑棗七個(去核),將分

更附煎方∶牛蒡子玄參、防風、皂角刺、蔓荊子、蟬蛻、石膏,擦過前藥,用此方白水煎服三劑,忌發(fā)物、煎炒、椒蒜。

穿蛾方∶土大黃,曬干研細末,用箸頭蘸藥點之,蛾即破。

喉蛾方∶麝香二分半,梅片二分半,鰾珠五分,牛黃二分半,黃連五分,朱砂五錢,兒茶五分,血竭二分半,硼砂一錢二分,共為細末,吹患處。

附漱口方∶防風、甘草、銀花、薄荷、荊芥、鹽梅、栗蒲殼,先煎此藥漱口,后吹前藥忌發(fā)物、煎炒、椒。

治喉痹喉癰喉蛾等癥回雪品雪呂雪三方∶回雪∶麝香一分,冰片二分,牙硝一錢,硼砂四錢。品雪∶冰片二分,牙硝二錢,硼砂四錢。呂雪∶牙硝二錢,硼砂四錢。

以上諸藥不見火,研極細末,每次一二分奇效。

治喉風喉痹喉蛾等癥喉科第一要藥∶凡遇不治之癥,吹此藥即可開關。真牛黃一錢,露蜂房五錢(黃色者佳、焙存性),大冰片一錢,青黛二錢,硼砂二錢,熊膽二錢,要五月五日

又方∶真牛黃一分,冰片一分,硼砂二分,雄黃二分,川連一錢,黃柏一錢,朱砂二錢,青黛二錢,青魚膽二個。

治喉風∶蛇蛻,不拘多少,陰陽瓦焙灰,吹之即愈。

張氏咽喉七十二癥治圖說

咽喉門一∶簾珠喉。

圖 yfxby1.bmp (缺)

簾珠喉,滿喉如白細網(wǎng)狀,兩邊微腫,根有白點帶紅色,小舌紅腫,咽水大痛。此癥因郁積熱毒而發(fā)。其脈兩寸浮洪,兩尺亦數(shù)大而洪。此上盛下虛之癥也,宜清火。用六味東加鹽炒黃柏二錢,酒炒黃芩二錢,鹽炒知母二錢,熟石膏五錢,山豆根二錢,鹽炒元參二錢,山梔一錢,木通一錢,生地二錢,服一劑,來日再加連翹三錢,紫花地丁三錢,熟地二錢,丹皮二錢,草河車二錢,川連一錢,金汁一杯或煎柏枝汁一杯沖服乃妙。外吹藥,六七日可愈。

咽喉門二∶嗆食啞喉。

圖 yfxby3.bmp (缺)

嗆食啞喉,此癥因伏邪在肺,聲啞嗆食,六脈遲細,甚屬陰癥。余曾治一人,年二十,患此三年,飲食少進,病在將危。余診視再三,病雖久,脈尚有力根,或可治。用六味東加麻黃二錢,桂枝一錢,蘇葉三錢,木通一錢,細辛二錢,白芷一錢,訶子二錢,皂核三錢,姜炒半夏二錢,連服五六日,病雖退而聲啞未除,換加桔梗一兩,訶子七錢,甘草七錢,薄荷一錢(以上俱童便炒),麻黃一錢,煎數(shù)沸,含嗽徐徐咽下,服十劑乃愈。后用補藥健脾。

咽喉門三∶內(nèi)外腫喉。

圖 yfxby2.bmp (缺)

內(nèi)外腫喉,此癥生于喉關之下,陰陽相結,內(nèi)外皆腫,或有爛斑火郁之癥。用六味東加炒黃芩三錢,熟軍五錢,海浮石二錢,外吹藥,來日換加丹皮一錢半,生地二錢,酒炒黃芩二錢,生石膏三錢,炒山梔一錢,木通一錢,即針少商、商陽兩手四穴,如背寒加羌活,胃泛加葛根、柏枝汁,亦可漱之。

咽喉門四∶風熱喉。

圖 yfxby4.bmp (缺)

風熱喉,此癥感風熱而起,滿喉發(fā)細紅點,根帶淡白,舌下兩邊三四塊,六脈洪緊,用六味東加鹽炒元參二錢,酒炒黃芩三錢,山梔一錢,花粉一錢,一服可愈。外用吹藥,兼服八仙散。

咽喉門五∶紫色虛喉。

圖 yfxby5.bmp (缺)

紫色虛喉,喉間紫紅,久之變爛如生漆色。因初起便服寒涼之藥故也。此癥肺胃伏寒,平而不腫,飲食難進,吐出乃腐肉者,宜急治之。如誤認為火熱之癥,反以三黃、犀角、羊角等藥,則吃成死癥矣!余見此等紫色之癥,不論名色,喉間絕無影形,滿喉皆紫,脈緩身涼者,用六味東加細辛五分,葛根一錢,蘇葉一錢,白芷、川芎、麻黃各一錢,服后紫變?yōu)榧t,換加鹽炒元參二錢,酒炒黃芩二錢,花粉二錢,即愈。

咽喉門六∶喉癬

圖 yfxby7.bmp (缺)

喉癬,此癥因腎虛火旺,發(fā)癬于喉,不腫而微紅,上有斑點,青白不一如芥子大,或針孔綠豆大,每點生芒刺,入水大痛,喉間聲啞,咳嗽無痰,六脈細數(shù)者,用知柏地黃湯兼四物湯,加麥冬、炒元參、鹽炒女貞子、枸杞人參、洋參(二參或煎藥不用,入丸藥亦可)、首烏、阿膠各二錢,十服后,用桂附八味丸加女貞、枸杞、二參(俱鹽炒),淡鹽湯下,每服之

圖 yfxby6.bmp (缺)

咽喉門七∶喉疳。

喉疳,此癥腎虛火旺,沸騰上部而發(fā)喉間,上 有青白紅點,平坦無刺,故名喉疳。聲不啞、不咳嗽,兩尺脈虛者是也。先用六味湯,去荊、防、蠶三味,加鹽炒元參一錢,酒炒黃芩二錢,丹皮二錢,生地二錢,鹽炒山梔一錢,鹽炒水拌再炒女貞子一錢半,鹽炒知母一錢半,男加板五錢,女加鱉甲五錢,服五劑或十劑。如不愈,再加附、桂各三分,另煎入藥,冷服,愈后合桂附八味丸加元參、知母、女貞、枸杞(各藥俱鹽水炒),服一料可愈。外用吹藥。

咽喉門八∶飛揚喉。

圖 yfxby8.bmp (缺)

飛揚喉,此癥風熱上壅,上 紅腫,氣不能通,咽物不下,從小舌中飛揚滿口,此系兇惡之癥。急什患處出血泄氣、吹藥,內(nèi)服六味東加連翹、葛根、黃柏、山梔、木通各一錢,生石膏四錢,一、二服可愈。

咽喉門九∶虛啞醫(yī).學全在線m.bhskgw.cn喉。

圖 yfxby9.bmp (缺)

虛啞喉,喉間不腫,兩邊關內(nèi)少有紅點,聲啞不明,牙關不開,此癥乃內(nèi)外風火,因喜食酸澀之物,肺氣不清故也。用六味東加細辛三錢,蘇葉二錢,服一劑聲音不啞,換加生地、丹皮各二錢,鹽水炒山梔、木通、花粉各一錢,二服愈矣。

咽喉門十∶聲啞喉。

圖 yfxby10.bmp (缺)

聲啞喉,此癥寒伏肺腑,不腫不紅,又無爛點,惟覺干痛,難于飲食。用六味東加蘇葉、麻黃各二錢,細辛五分,二服后,麻黃、蘇葉各減半,再二日換加花粉、黃芩、羌活、姜炒半夏各一錢,皂核二十粒,訶子二錢,桔梗五錢,甘草五錢(上三味皆拌童便炒),四五服

咽喉門十一∶爛沙喉。

圖 yfxby12.bmp (缺)

爛沙喉,此癥發(fā)于傷寒之后,表邪未盡,故喉關內(nèi)腫爛,右關脈急,肺捭之癥可知。用六味東加酒炒黃芩一錢,花粉一錢,鹽炒元參二錢,葛根一錢,生石膏二錢半,淡竹葉二錢,草河車二錢,連服四劑。如爛斑不退,加生大黃三錢,津化八仙散、玉樞丹,每服五分。

三服可收功。

乳蛾門一∶雙乳蛾。

圖 yfxby14.bmp (缺)

雙乳蛾,此癥感胃、肺二經(jīng)而發(fā),生于關口上部兩邊如櫻桃大,肺胃之癥也。身發(fā)寒熱,六脈弦數(shù),先針少商、商陽兩手四穴,或挑破患處出血亦妙。先用六味東加陳皮、海浮石、蘇葉、羌活各一錢半,兩服可愈,如腫不退,六脈有力,加大黃三錢。

乳蛾門二∶單乳蛾。

圖 yfxby11.bmp (缺)

單乳蛾,此癥生于雙蛾地部之旁,或左或右,六脈浮數(shù),因傷寒后邪未散盡,身熱惡心,恐見痧疹。用六味東加葛根二錢,蘇葉一錢,羌活二錢,鮮芫荽五錢(無鮮者用子三錢),一服退半,來日再加黃芩酒炒二錢,花粉二錢,山梔、赤芍、木通各一錢,即愈。

乳蛾門三∶爛乳蛾。

圖 yfxby13.bmp (缺)

爛乳蛾,此癥因肺、胃郁熱,紅腫爛斑,大痛難食,六脈弦緊,宜急針少商、商陽兩手四穴,用六味東加葛根二錢,蘇葉、鹽炒元參各一錢,炒黃芩二錢,沖柏枝汁一杯,漱喉間徐徐咽下,再用八仙散一服,津化下,來日去蘇、葛二味,加山梔、木通、生地、丹皮、浮石、花粉各二錢,脈大有力加生大黃三錢,脈虛用八仙散同柏枝汁照前吃法,三四日可愈。

如聲啞背寒,六味東加葛根三錢,蘇葉一錢,細辛三分治之。

乳蛾門四∶風寒蛾。

風寒蛾,此癥因風寒而起,腫大如李,頭不能下視,氣塞不通,寸關之脈浮緊,肺胃之癥也。即針少商、商陽、少沖兩手六穴,用六味東加蘇葉三錢,羌活一錢,一服可愈。若早用涼藥,則不能退矣。

圖 yfxby21.bmp (缺)

乳蛾門五∶白色乳蛾。

圖 yfxby22.bmp (缺)

白色乳蛾,腫塞滿口,身發(fā)寒熱,六脈浮弦,因肺受風寒之癥也。六味東加蘇葉二錢,細辛三分,羌活二錢,一服可愈。

乳蛾門六∶石蛾。

圖 yfxby24.bmp (缺)

石蛾,此癥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生于乳蛾地位,少進半寸。初生不可用涼藥,不可動針刀。此乃肚火老痰結成惡血,凡遇辛苦即發(fā),用六味東加生地二錢,貝母、牛蒡、麥冬、木通各一錢,服四五劑。如不退去,六味用生地錢半,丹皮一錢,象貝母二錢,甘草、牛蒡、麥冬各一錢,桔梗八分,木通六分,薄荷二錢,燈心二分服,以愈為度。外吹退腫藥。

乳蛾門七∶伏寒喉蛾。

圖 yfxby26.bmp (缺)

伏寒喉蛾,凡伏寒之癥,其色紫,治法同紫色喉癰門。如孕婦喉癰,慮服藥有礙,將藥煎濃漱喉吐去,亦可愈。

喉痹門一∶爛喉痹。

圖 yfxby23.bmp (缺)

爛喉痹,此癥因肝胃熱毒,外感時邪而發(fā)。形如花瓣,爛腫白斑、痛叫不食,目睛上泛、六脈洪大。速針少商、商陽、關沖、少沖兩手入穴,有血生,無血死。用六味東加生大黃一錢,鹽炒黃芩二錢(加酒少許),元參二錢,鹽炒生地二錢,丹皮二錢,海浮石二錢,山梔枝汁制)二錢,四服可愈。并服八仙散,津化下。此癥若脈細身涼,不治。

喉痹門二∶白色喉痹。

圖 yfxby25.bmp (缺)

白色喉痹,此癥因肺、胃受寒,脈遲身熱,用六味東加細辛三分,羌活二錢,蘇葉、陳皮各一錢,二服可愈。若變紅色干痛,去前四味,換加山梔、木通、酒炒黃芩、生地、黃柏各一錢,痰多加海浮石、半夏、花粉各一錢。

圖 yfxby15.bmp (缺)

喉痹門三∶寒伏喉痹。

寒伏喉痹,此癥肺經(jīng)脈緩,寒重色紫,亦不大腫。若誤服涼劑,久之必爛。凡遇紫色者,不可作火治。用六味東加細辛五分,麻黃、桂枝、蘇葉、栝蔞、訶子、牛蒡各一錢。甚者,吐出紫血塊,治法亦同。未爛者,加蘇葉二錢,細辛五分,柴胡、海浮石各一錢,腫與不腫同治。

喉痹門四∶雙喉痹。

圖 yfxby16.bmp (缺)

雙喉痹,生于上 關內(nèi)兩邊,形如欖核,痛而難食,胃經(jīng)積熱所致;虬l(fā)寒熱,兩關脈洪大者是也。速針患處,或少商穴亦可,先用六味湯一服,來日再加黃芩、山梔、木通、炒元參各錢半,一服可退。爛者不可針,但于患處用吹藥。

喉痹門五∶單喉痹。

圖 yfxby18.bmp (缺)

單喉痹,或左或右,治法同雙喉痹。

喉痹門六∶淡紅喉痹。

圖 yfxby20.bmp (缺)

淡紅喉痹,腫如雞子,飲食不下,身發(fā)寒熱,眼紅嘔吐,恐有斑毒在內(nèi)。急針少商、商陽、關沖、少沖左右八穴,或患處挑破。用六味東加蘇葉、羌活、葛根各二錢,鮮蕪荽五錢,服一劑,滿身發(fā)出痧疹,嘔吐即止;蛏頍岵煌耍硗庖嗄[,此內(nèi)火外泄也,用六味湯換加生大黃三錢,葛根、黃芩、山梔、元參、花粉各二錢,生石膏五錢,滑石二錢,二服后,去大黃、石膏,再服四五劑可愈,有爛斑,用八仙散一服,津化下,兼服柏枝汁。此癥因傷寒時邪未消之故,兩關脈沉細,兩寸尺四脈且虛數(shù)者是也。

喉痹門七∶走馬喉痹。

圖 yfxby17.bmp (缺)

走馬喉痹,內(nèi)外俱腫,此系急癥,肝脾火閉不通而為痹;虬l(fā)寒熱。脈洪大者生,沉細者死。用六味東加葛根二錢,柴胡一錢,細辛五分漱之,再加角刺二錢,歸尾二錢,赤芍二錢,草河車二錢,生軍五錢。痰多加海石三錢,制半夏二錢。身熱背寒加羌活一錢,蘇葉一錢,急刺少商、商陽及關沖兩手六穴血多為妙。

喉風門一∶內(nèi)腫鎖喉風。

圖 yfxby19.bmp (缺)

內(nèi)腫鎖喉風,此癥由肺、胃兩經(jīng),陰陽相結,內(nèi)塞不通,外無形跡,喉內(nèi)多痰喘。治法兼見下纏喉風門灌吐法,再用六味東加麻黃二錢,生軍五錢,細辛一錢,蘇葉二錢,桂枝一錢,羌活二錢,煎數(shù)沸服;驗a或吐為妙。如不吐瀉,針少商、商陽、關沖、曲池、合谷左右十穴,有血生,m.bhskgw.cn/yaoshi/無血死;左右關、寸脈弦緊洪大者生,沉遲者死。吹吊痰藥。曲池穴在肘曲橫紋頭,臂之外側,合谷穴在虎口背,大指、食指合界之端。

喉風門二∶纏喉內(nèi)。

圖 yfxby27.bmp (缺)

纏喉風,因肺感時邪,風痰上壅,陰陽閉結,內(nèi)外不通,如蛇纏緊,關下壅塞,甚者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先用開關藥吹鼻擦牙,以吐為度。再速針頰車左右二穴,艾灸數(shù)壯。或用雞蛋清沖白礬灌之。以上諸法如不吐,再針少商、商陽、關沖、少沖、少陰五穴,有血為度,無血不治。用六味東加生軍一兩,麻黃、羌活、蘇葉、訶子各二錢,煎灌,或瀉或吐皆妙。如不吐,即針之。針而無血,六脈沉細者不治。吹用膽礬去痰藥。

喉風門三∶匝舌喉風。

圖 yfxby30.bmp (缺)

匝舌喉風,此癥生于喉之上下兩邊,迫于小舌,有泡,或紅或緊,外臉皆腫,喉內(nèi)不腫舌卷粗大,此惡癥也。痊者甚少。用六味東加用黃連一錢,黃芩二錢,生軍四錢,連翹二沖玉樞丹一錢,急進三四服,或有可生。如牙關黑腫,齒落頭搖,不治,此癥乃肺肝積致也。

喉風門四∶虛爛喉風。

虛爛喉風,此癥困本原不足,虛火上炎,生于喉之關內(nèi)上下,紅色白斑,痛爛不腫,六脈細數(shù)者是也。初起用六味東加鹽炒元參二錢,酒炒黃芩二錢,炒山梔、花粉各一錢,生地三錢,丹皮二錢。二服后,去六味湯,加鹽炒知母、黃柏各一錢,服五劑;如兩關脈大作結毒治,用藥照下胃熱毒門,外用吹藥,并服八仙散。

圖 yfxby28.bmp (缺)

喉風門五∶白色喉風。

圖 yfxby29.bmp (缺)

白色喉風,此癥因寒包火伏于肺經(jīng)。白而不腫,上有紅紫爛斑,脈象不數(shù),身熱怕寒,火欲外發(fā)。用六味東加葛根二錢,麻黃一錢,蘇葉一錢,柴胡五分,花粉錢半,桂枝、羌活各一錢,一二服,兼八味神仙散一服,津化下;继幾兗t色,換加鹽炒元參二錢,酒炒黃芩二錢,炒山梔、木通各一錢,二服可全愈。紫色喉風同此治法。

喉風門六∶酒毒喉風。

圖 yfxby31.bmp (缺)

酒毒喉風,此癥因醇酒濃味所致。生于關內(nèi),紅腫痰多,咽物不下,肺脈獨遲,兩關皆大。用六味東加生甘草一兩,葛根一錢,海浮石三錢,花粉二錢,枳 子二錢,山梔一錢,煎湯漱之。來日再加鹽炒元參、生地、丹皮各二錢,四服可痊。吹退腫藥。

圖 yfxby32.bmp (缺)

喉風門七∶勞碌喉風。

勞碌喉風,此癥肝腎兩虛,發(fā)于關內(nèi),滿口有紅點,根白不腫,常有血腥氣,勞碌即發(fā)脈象數(shù)而中空,為芤脈是也。用六味東加鹽炒黃色黑元參二錢,鹽炒知母二錢,生地二錢丹皮、木通各一錢。來日再加連翹、酒炒黃芩、花粉各一錢,山梔一錢。兩日后去六味湯

換煎方∶鹽炒元參二錢,女貞子一錢五分,生地錢半,麥冬一錢,炒黃芩一錢,丹皮二錢,枸杞二錢,龜板三錢,生首烏五錢,生甘草一錢,二服可愈。外吹消散藥。

喉風門八∶酒寒喉風。

圖 yfxby34.bmp (缺)

酒寒喉風,因酒后受寒,關內(nèi)兩邊平而不腫,有淡紅塊四五粒,咽物覺痛,身無寒熱,六脈洪大,用六味東加花粉二錢,枳 子二錢,酒炒黃芩二錢,葛根一錢,二服可愈。

喉風門九∶腫爛喉風。

圖 yfxby36.bmp (缺)

腫爛喉風,此癥因風火內(nèi)熾,肺胃脈洪數(shù)。用六味東加葛根、花粉各一錢。如紅爛不退,藥不能入,再用六味東加淡豆豉、木通、山梔、鹽炒知母各二錢,花粉、當歸、柏子仁各一錢,丹皮二錢,生地錢半,海浮石三錢,兼柏枝汁一杯沖藥服,五六劑而安。外吹消散藥

喉風門十∶肺寒喉風。

圖 yfxby33.bmp (缺)

肺寒喉風,此癥因肺受重寒,生在關內(nèi)下部兩邊,如扁豆殼樣,平而不腫,大痛難食,不穿不爛,背寒怕冷,右寸、關弦緊,用六味東加羌活、蘇葉各二錢,當歸、柴胡、牛蒡、桂枝各一錢,細辛五分,二服可愈。

喉風門十一∶辛苦喉風。

圖 yfxby35.bmp (缺)

辛苦喉風,此癥因日夜勞苦而發(fā)。不腫不大紅,但微紅而痛,小舌左右常出血,上部之脈洪緊。用六味東加鹽炒元參、酒炒黃芩各一錢,山梔二錢,木通一錢,連翹二錢,火重者加生地二錢,鹽炒知母二錢,丹皮、澤瀉、花粉各一錢,三服可愈,外吹消散藥。

喉風門十二∶淡紅喉風。

圖 yfxby37.bmp (缺)

淡紅喉風,此癥肺胃感冒風邪而發(fā),腫連小舌,喉塞不通,聲音不清,右手關脈弦緊。

宜針少商、關沖、少沖兩手六穴,急者患處亦可挑破。用六味東加羌活、蘇葉、葛根各二錢,一服可愈。

咽喉秘集下

喉癰門一∶伏寒喉癰。

圖 yfxby38.bmp (缺)

伏寒喉癰,因積寒在內(nèi),外感時邪而發(fā),其色紅腫,或帶紫色,脈浮不數(shù)。用六味東加羌活、葛根、草河車、穿山甲、赤芍、歸尾各一錢,細辛三分。二服后,去羌活、葛根,加山梔一錢,五日可痊。

喉癰門二∶腫爛喉癰。

圖 yfxby40.bmp (缺)

腫爛喉癰,此癥因脾家積熱而生,紅腫潰爛,兩手關脈洪大者是也。針少商、商陽、關沖、少沖兩手八穴,血多為妙。先服八仙散,放舌上沖化下,再用六味東加鹽炒元參二錢,鹽炒黃柏一錢,酒炒黃芩一錢五分,生大黃三錢,山梔、木通各一錢,草河車二錢,煎服,瀉過去大黃,再服三日后,用十八味神藥柏枝汁咽漱,即愈。外兼用吹藥。

喉癰門三∶淡白喉癰。

圖 yfxby42.bmp (缺)

淡白喉癰,此癥因脾肺受寒,其色不紅。若用涼劑,七日之內(nèi)必成膿,有膿即針破。初起腫,針少商、商陽兩手四穴,出紫血。用六味東加蘇葉、赤芍、歸尾各一錢半,一服,加穿山甲、皂角刺、草河車各二錢,再服可愈。此癥六脈緊、身發(fā)寒熱者是也。

喉癰門四∶大紅喉癰。

圖 yfxby39.bmp (缺)

大紅喉癰,此癥脾肺積熱,其色鮮紅,腫脹關內(nèi),六脈洪大,身發(fā)寒熱。急針少商、商陽穴,或患處出惡血。用六味東加山梔、木通各一錢,海浮石、生大黃各三錢,歸尾、皂角刺、草河車各三錢,赤芍、花粉、黃芩各一錢半,先將十一味煎二三十沸后,下六味湯同煎,二服可安。

喉癰門五∶聲啞喉癰。

圖 yfxby41.bmp (缺)

聲啞喉癰,此癥受寒太重,肺脈閉塞,以致聲啞,飲食難進,或有爛斑。右寸脈沉澀,脾胃脈洪大,背寒身熱。用六味東加羌活二錢,葛根、蘇葉各一錢漱之,二日后聲音不啞,換加花粉一錢,乳香五分,葛根、酒炒黃芩、歸尾、赤芍、穿山甲、皂角刺各三錢,再服八仙散、玉樞丹,二服可愈。

喉癰門六∶單喉癰。

圖 yfxby43.bmp (缺)

單喉癰,或左或右,身熱背寒,脾胃之癥也。有紅點風熱,無紅點風寒。脈象如前。六味東加蘇葉、羌活各二錢,漱咽,一服,來日再加赤芍、歸尾、山豆根、山梔各錢半,服一劑可愈。

喉癰門七∶外癥喉癰。

圖 yfxby44.bmp (缺)

外癥喉癰,此癥生于頷下天突穴之上,內(nèi)外皆腫,飲食有礙,初起無痰涎,內(nèi)不見形跡,此風毒之癰也。六味東加黃芩、皂角刺、穿山甲、歸尾、赤芍、草河車各二錢,紅花、葛根各一錢,乳香五分,連三服,以消為度。已成出膿,必成漏管,用十全大補湯收功。

喉癰門八∶兜腮喉癰。

圖 yfxby46.bmp (缺)

兜腮喉癰,生于腮下,其名懸癰。因郁積寒氣而發(fā)。外用灸法二壯,用六味東加穿山甲、歸尾、皂角刺、川芎、白芷各一錢,升麻三分,紅花、乳香各五分,以消為度。有膿針之,若成漏,多用參、苓內(nèi)托,或可收功,此癥不可輕忽。

喉癰門九∶舌上癰。

圖 yfxby48.bmp (缺)

舌上癰,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語,此癥熱入心包絡而發(fā)。左寸脈宜洪大數(shù),不宜細緩。紅腫可治,黑者不治。六味東加川連一錢,連翹、草河車各五錢,生軍四錢,地丁三錢,外吹牛黃消散藥,以愈為度。

喉癰門十∶舌下癰。

圖 yfxby45.bmp (缺)

舌下癰,乃脾腎積熱而發(fā),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腎經(jīng),水枯方生。此癥診其左尺洪數(shù)者是也。六味東加生地、草河車各二錢,葛根、花粉、丹皮各一錢,元參二錢,二服,用十八味神藥收功。吹藥如前。

喉癰門十一∶上 癰。

圖 yfxby47.bmp (缺)

上 癰,高如桃核桂下,不能飲食,因肺家炙爆之毒積久而發(fā),宜用解毒之劑,加草河車三錢,石膏五分,地丁、生地各二錢,歸尾、穿山甲、赤芍、皂角刺各錢半,丹皮、花粉、葛根各一錢,七八服,兼玉樞丹每日五分,并用吹藥,據(jù)理或遲至二三月收功亦有之。

舌門一∶木舌。

圖 yfxby49.bmp (缺)

木舌,因心、脾、肝三經(jīng)積熱,舌粗紫脹,不能言語。此多食炙爆所致,急砭出紫血,搽吹藥,大承氣湯黃連解毒湯,加山梔、木通、連翹、花粉各二錢,赤芍、草河車各三錢,二服。不應,加生軍瀉毒,再用六味湯漱口吐出。左右寸關脈洪大者實癥可治,六脈細者虛癥難治。

舌門二∶白腫舌。

圖 yfxby50.bmp (缺)

白腫舌,因風寒積內(nèi),六脈弦緊,舌腫硬痛。六味東加細辛三分,蘇葉一錢半,白芷一錢,當歸錢半,川芎、葛根各一錢,如有白苔黑點而滑者,用淡附子、干姜各五分,煎服。

外用干姜、冰片、麝香、青皮等分為末擦患處。

舌門三∶爛邊舌。

圖 yfxby52.bmp (缺)

爛邊舌,因脾經(jīng)濕熱不清,大舌邊上發(fā)疳,白點而爛。六味東加小生地二錢,滑石三錢,淡竹葉一錢,苡仁、豬苓各錢半,澤瀉、車前、甘草梢各一錢,服二劑,外用吹藥。唇牙內(nèi)腫爛,同此治法。

舌門四∶紅點紫舌

圖 yfxby54.bmp (缺)

紅點紫舌,因心、脾二經(jīng)熱極所致。滿口紅點紫色,作爛而痛,或身有赤斑,六味東加熟石膏一兩,葛根錢半,川連一錢,黃芩二錢,黃柏一錢,木通、山梔各一錢,甚者加生軍三錢。如六脈不數(shù),不可用此方,外用吹藥擦患處。

舌門五∶純紫舌。

圖 yfxby51.bmp (缺)

純紫舌,因傷寒用蔥、酒發(fā)汗,酒毒入心,以致大舌純紫。宜用升麻、葛根各一錢,枳子二錢,石膏二錢,川連一錢五分。如心煩加山梔、淡豆豉各一錢。惡心欲吐,恐防發(fā)斑,另芫荽一兩。又用芫荽沖燒酒榐背為要,外用吹藥。

舌門六∶座舌蓮花。

圖 yfxby53.bmp (缺)

座舌蓮花,因脾經(jīng)熱毒積久而發(fā)。生于牙根內(nèi)面,走竄如蓮花一座,急針患處出血,搽吹藥,再針左右少商穴,用六味東加草河車二錢,歸尾、赤芍各一錢,川連、連翹各一錢,生軍三錢,山梔、木通各一錢,生地二錢,穿山甲一錢,生石膏五分,服二劑。如不退,用十八味神藥收功。

舌門七∶重舌。

圖 yfxby55.bmp (缺)

重舌,大舌之下,又生小舌,以致大舌反粗短,小舌長痛,此心、脾之毒,左寸右關兩部脈洪大者是也。久之必爛,爛則難痊,初起即針出惡血,搽吹藥,服黃連解毒湯,加生軍五錢,如瀉五六日即愈。玉樞丹、十八味神藥亦可服。

舌門八∶蓮花舌。

圖 yfxby56.bmp (缺)

蓮花舌,因心、肺之火,飛騰舌底,即針刺小舌出血,吹藥,用三黃石膏湯,加甘草五分,草河車二錢,外針商陽穴,即愈。

舌門九∶焦黃舌。

圖 yfxby59.bmp (缺)

焦黃舌,因嗜酒太過,遇寒而起,大舌干黃,三黃東加枳 子、生石膏、人中黃。身發(fā)寒熱,用大柴胡湯加羌活錢半。如嘔吐心煩,脈象洪大,加生軍四錢,佐以牛蒡、赤芍、干葛之類,再無不應。

舌門十∶舌上珠。

圖 yfxby61.bmp (缺)

舌上珠,此心、脾積熱,舌生白泡,大小不一,六脈洪大,搽吹藥,用三黃東加石膏五錢,草河車二錢,地丁一錢,兼服玉樞丹五分。如六脈遲細者,不可用前藥。

舌門十一∶舌下珠。

圖 yfxby57.bmp (缺)

舌下珠,此脾腎兩虛之癥,六味東加鹽炒元參、生地、鹽炒知母、黃柏、木通等分,煎服,兼搽吹藥,余藥照前。

舌門十二∶左舌。

圖 yfxby58.bmp (缺)

左雀舌,因多食煎炒炙爆之物,積毒于胃,故發(fā)于舌之旁,似生小舌,位近牙根。初起針破出血,搽吹藥,用六味東加三黃湯、涼膈散治之。久之必爛,用龍骨生肌散收功。

舌門十三∶右雀舌。

圖 yfxby60.bmp (缺)

右雀舌,亦因積毒,治法如左雀舌,大同小異,用六味東加犀角地黃湯治之。搽藥同前。

小舌門一∶胃火小舌。

圖 yfxby62.bmp (缺)

胃火小舌,因脾經(jīng)火毒郁久而發(fā),小舌生白點爛,胃脈浮洪。用六味東加生石膏四兩,酒炒黃芩二錢,花粉三錢,葛根二錢,山梔一錢,二服。如不愈,用吹藥,兼服柏枝汁。此乃多食炙爆醇酒濃味,或魚骨刺傷,非結毒可比。須診脈浮洪者屬胃火,脈沉實者屬結毒。

詳辨為要。

小舌門二∶胃毒小舌

圖 yfxby63.bmp (缺)

胃毒小舌,因毒結胃經(jīng),發(fā)于小舌,形如前癥。胃脈沉實而洪大者是結毒,臨癥不可忽。有為

小舌門三∶積熱小舌。

圖 yfxby66.bmp (缺)

積熱小舌,因肝、胃二經(jīng)火毒飛騰,所以小舌長硬,白衣裹滿,咽物不下,右關之脈浮大。六味東加山梔一錢,連翹二錢,酒炒黃芩二錢,黃柏一錢半,生石膏三錢,滑石二錢,赤芍、木通、葛根各一錢。外吹藥,兼用玉樞丹二三次,無不愈。

小舌門四∶純白小舌。

圖 yfxby64.bmp (缺)

純白小舌,因胃經(jīng)積毒,小舌忽變白色,軟大而腫痛,右關之脈洪沉。先用玉樞丹,每服七分,或十服,或五服,再用土茯苓煎湯代水。后用廣瘡藥二十一服,銀花湯下。如胃脈不沉,反洪大,作火癥看,用六味東加生石膏三錢,酒炒黃芩、車前各二錢,山梔一錢,木通一錢,滑石三錢,葛根三錢,天花粉一錢半,山豆根二錢,三服。此即一癥兩治之法,臨癥細參脈理,然后用藥,慎之!慎之!

小舌門五∶懸旗小舌。

圖 yfxby65.bmp (缺)

懸旗風,生小舌下垂尖頭,似圓眼核大,紅如櫻桃,因多食濃味火酒,以致胃火郁盛而發(fā)。六味東加甘草五分,枳 子一錢,赤芍二錢,草河車二錢,二服可愈。如腫處出血,用吹藥,胃脈浮洪者是也。

雜癥門一∶松子喉疔。

圖 yfxby67.bmp (缺)

松子喉疔,生于關內(nèi)小舌左右兩邊,形如松子,淡紅而硬,大痛難食,背寒身熱,兩寸、關脈緊盛,乃風火郁積之癥也。六味東加蘇葉、赤芍、羌活、連翹、穿山甲、草河車各一錢,來日去蘇葉、羌活二味,加乳香三分,玉樞丹一錢,研細沖服,二日可愈。外兼用吹藥

雜癥門二∶走馬牙疳。

圖 yfxby68.bmp (缺)

走馬牙疳,因脾經(jīng)積受熱毒太重而起,牙肉先腫,日久腐爛,此為急證,齒落肉黑不治。脈浮洪者生,沉細者死,脈大而有力,尚可用重藥救之,脈遲細者,藥不能投,臨癥詳脈治之。初起未爛,即針腫處出血,搽吹藥。已爛不必針,搽吹藥。用川連、葛根、連翹、犀角、生地各二錢,白蘚皮、甘草、貝母、花粉各一錢半,生石膏一兩,草河車一兩,入大鍋煎服三四碗,連三劑。如脈數(shù)便結加生軍一兩或可救,遲則不治矣!

雜癥門三∶喉單。

圖 yfxby70.bmp (缺)

喉單,此癥因肝火郁熱動風,而生關口上部,下垂、根大頭小,紅色大痛。先針兩邊患處出血,吹藥,漱六味湯一服。來日加柴胡、鉤藤、赤芍、生地、丹皮、草河車各二錢,連翹、黃芩、黃連各一錢,煎服?捎。

雜癥門四∶喉菌。

圖 yfxby73.bmp (缺)

喉菌,因胎毒所致,或因心、胃火邪,生于喉內(nèi)如菌樣,故名喉菌。不可用刀針,服黃連解毒湯、玉樞丹、可使其不發(fā)熱,然未見全消者。

雜癥門五∶喉瘤。

圖 yfxby69.bmp (缺)

喉瘤,因郁怒傷肝,或迎風高叫,或本原不足,或誦讀太急,以致氣血相凝,生于關內(nèi)不時而發(fā)。治以調(diào)本養(yǎng)原之藥,玉樞丹、地黃丸,俱可常服,難許速痊。外吹藥。

雜癥門六∶又喉瘤。

圖 yfxby71.bmp (缺)

又喉瘤,生于關外,亦名瘤,治法同前。因部位各別,故繪圖備閱。

雜癥門七∶左陰瘡。

圖 yfxby72.bmp (缺)

左陰瘡,生于頰車之下,內(nèi)熱外寒,皮色不變,身發(fā)寒熱,腫大如鰻鯉瘟。六味東加萬靈丹,同藥化下。如變紅色,用喉癰藥治之,便結加生軍三錢。玉樞丹亦可服,癥屬少陰心、腎則如此,若癥屬少陽膽、三焦,用柴胡、牛蒡,并六味湯漱之。

雜癥門八∶右陰瘡。

圖 yfxby74.bmp (缺)

右陰瘡,治法如左陰瘡。

張氏湯藥列方

七十二癥主治六味湯∶不論紅白,初起漱一服,后再加減。桔梗、生甘草、防風、荊芥穗、僵蠶、薄荷。

八仙散∶喉中爛破者服。人中白一兩,生軍一兩二錢,生石膏五錢,元參一兩,黃芩(酒炒)一兩四錢,元明粉七錢,僵蠶三錢,瓜硝八錢,輕粉一錢(不可輕用),共為細末,用玉樞丹∶治一切喉毒,山慈菇二兩(洗凈為末),麝香三錢,大戟(凈末)五錢,草河車(搗千余

十八味神藥∶川連五分,白蘚皮五分,黃芩二錢(酒炒),地丁二錢,當歸二錢,草河車分火癥

知柏地黃丸∶治陰虛火動,骨痿髓枯,能壯水制火,如尺脈旺者宜之,即六味地黃東加知母、黃柏∶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知母、黃柏。

犀角地黃湯∶即六味地黃丸加石膏、犀角、石膏、熟地、犀角、山萸、丹皮、澤瀉、茯苓、淮藥。

三黃湯∶治火癥。黃連、黃柏、黃芩,俱鹽水炒。加石膏、炒山梔。

涼膈散∶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胃熱發(fā)斑發(fā)狂,小兒急慢驚風,痘瘡黑陷等癥,連翹一錢,大黃三錢,芒 一錢,甘草一錢,炒山梔一錢半,黃芩一錢半,薄荷一錢,竹葉十片。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癥。川芎、當歸、生地、白芍

附桂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虛羸少氣,能益陽消陰,尺脈弱者宜之。即六味地黃加附桂附子制、肉桂各三分,冷服。

大承氣湯∶治傷寒陽邪入里,胃實,不大便,發(fā)熱譫語,自汗,不惡寒,痞、滿、燥、實、堅全見。雜病三焦大熱,脈沉實者。亦治陽明剛痙,大黃五錢,芒硝三錢,濃樸一錢五分,枳實一錢五分。

黃連解毒湯∶治一切火熱,表里俱盛,狂躁煩心,口燥咽干,大熱,以致干嘔、吐血、衄血、熱甚發(fā)斑等癥,黃連一錢,炒山梔八分,黃柏八分,黃芩一錢。

大柴胡湯∶治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陽邪熱結在里,嘔利寒熱,煩渴譫妄,腹?jié)M便秘,表癥未除,里癥又急,脈洪或沉實弦數(shù)之癥。大黃、黃芩、半夏、白芍、柴胡、枳實,引加姜、棗。


點擊查看:<<驗方新編>>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