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是將一個人(供者)的血液或血液中的某種成分輸?shù)搅硪粋人(受者)體內(nèi)。
輸血用于增加血的攜氧能力,恢復血容量,增加免疫功能及糾正凝血缺陷。
根據(jù)不同的輸血原因,可以輸全血或某種血液成分,如紅細胞、血小板、凝血因子、新鮮冰凍血漿(血液中的液體部分)或白細胞(見第152節(jié))。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輸注病人所需要的成分而不是全血,輸成分血比較安全并減少浪費。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50萬次輸血,由于血液篩選技術(shù)的提高,現(xiàn)在的輸血比以往安全得多,但輸血對受者來說仍有一些危險,比如帶來過敏反應或感染。盡管輸血傳播艾滋病及肝炎的可能性很小,醫(yī)生對這種危險性還是很注意,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申請輸血。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對血液和血液成分的采集、貯存及運輸有嚴格的規(guī)定,美國的許多州、地方衛(wèi)生部門、美國紅十字會、美國血庫協(xié)會等還有自己的其他標準。
獻血者要做健康檢查,包括脈搏、血壓、體溫,是否貧血,并調(diào)查他們過去是否患過某些影響獻血的疾病。患過肝炎、心臟病、癌癥(某些特殊的如局部皮膚癌除外)、嚴重哮喘、瘧疾、出血性疾病、艾滋病或可能接觸過艾滋病病毒者將永遠不能獻血,有肝炎接觸史、妊娠、近期做過大手術(shù)者、血壓控制不好的高血壓患者、低血壓者、貧血患者及正在用某些藥物者暫時不能獻血,這些規(guī)定是為了保護獻血者及受血者的健康。獻血者獻血的間隔不得少于2個月,現(xiàn)在已基本不實行有償獻血,這樣會使急需錢的人去獻血并否認他們所患的疾病。
對合格獻血者來說,獻血是非常安全的,整個過程約需1小時,但實際采血的時間只有10分鐘。插入采血針時感到刺痛,此后就不再疼了。
一次標準獻血量約450ml左右,新鮮血液被密封在加有保護劑及抗凝劑的塑料袋中,從每份血中還要取少量標本檢查傳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及梅毒。冷藏血液在42天內(nèi)都可以用,特殊情況下,如需要保存少見類型的血液,紅細胞可被凍存并保留10年。
給受血者輸注不相合的血是很危險的,因此所采集的血按照不同的血型分類,如A型、B型、AB型、或O型,以及Rh陽性或陰性。例如,一個人的血型可以是O型陽性或AB型陰性。為進一步防止輸血反應,技術(shù)員在患者輸血前會取其一滴血與供者血混合以確認它們是相合的,這叫交叉配血。
檢測血液中的感染
輸血可傳播獻血者血中的感染,因此衛(wèi)生官員已建立起篩選獻血者的步驟,并進一步完善了血液檢查,F(xiàn)在,對所有的血液都將檢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其他一些病毒。
病毒性肝炎
應檢測那些通過輸血傳播的肝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這些檢驗還不能識別出所有的已感染的血,但隨著現(xiàn)代檢測技術(shù)及獻血者篩選方法的改進,輸血幾乎沒有傳播乙型肝炎的危險,丙型肝炎危險依然存在,最近的輸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率為1萬單位輸血3次感染。
艾滋病
在美國,所有的血液均需檢查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艾滋病的致病原。該檢測并非百分之百準確,作為篩選檢查的一部分,還要調(diào)查獻血者是否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險因素,比如獻血者或其性伴侶是否注射過毒品,獻血者是否和男同性戀者發(fā)生過性關(guān)系等。由于血液檢查和對獻血者的調(diào)查,通過輸血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非常小,最新資料顯示感染可能性為1/42萬。
梅毒
輸血極少引起梅毒感染,因為對獻血者已進行過篩選且對血液也進行過梅毒檢測,血液的低溫保存也會殺死梅毒。
相合的血型
大量出血時,需要快速輸血,此時輸全血可以幫助病人恢復血容量及循環(huán)。此外在不能獲得所需要的成分血時,也可以輸全血。
濃縮紅細胞是最常用的成分血,它可以恢復血液的攜氧能力,這種成分血可輸給出血或嚴重貧血患者。凍融紅細胞比濃縮紅細胞貴得多,它可以長時間保存,以備稀有血型患者輸血的需要。
有些患者對輸血過敏,如用藥物不能防止輸血反應,可輸注洗滌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可去除血漿內(nèi)幾乎所有能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zhì)。
血小板過低(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可能發(fā)生嚴重或自發(fā)性出血,輸注血小板能恢復血液的凝固性。凝血因子是一些血漿蛋白,它們和血小板一起促進血液凝固。如果血液不能凝固,受傷后會出血不止。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如血友病或血管性血友病者可輸注濃縮凝血因子。
血漿也是凝血因子的來源,當醫(yī)生不知道出血疾病患者缺乏的是哪種凝血因子或得不到濃縮凝血因子時,新鮮冰凍血漿可以代替。肝功能衰竭患者不能產(chǎn)生足夠的凝血因子時,也可輸注新鮮冰凍血漿。
偶爾也有輸白細胞的時候,輸給那些因嚴重白細胞減少或白細胞功能異常而發(fā)生致命性感染的患者,這種情況通常還要用抗生素。抗體(免疫球蛋白)是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成分,可幫助那些接觸過傳染病如水痘或肝炎以及那些抗體水平低下的病人建立免疫性。
傳統(tǒng)的輸血是指一個人獻全血而另一人接受全血,這個概念現(xiàn)在正在擴展。根據(jù)不同的情況,病人可以只接受血液中的細胞、凝血因子或一些其他的成分。選擇性輸注某種成分使得治療更有針對性,減少了副作用,使一單位血中的不同成分治療不同的病人,提高效率。另外,人們還可以輸自己的血(自體輸血)。
成分分離
進行成分分離時,獻血者只獻出病人所需要的某種成分而非全血。如病人需要血小板,可將獻血者的血液抽出,一m.bhskgw.cn/pharm/種可分離血液成分的機器將血小板分出來m.bhskgw.cn/yishi/,再將剩下的血回輸給獻血者。由于大部分血液都回輸給獻血者,這樣一次可安全采出許多血小板,相當于采一次全血中血小板量的8~10倍。
自體輸血
最安全的輸血是輸自己的血,這樣可以排除血液不相合及輸血傳播感染的危險。有時,在病人出血或準備手術(shù)時,可采集病人的血回輸。更多的是先采病人的血,以后再輸給他,比如在進行手術(shù)前一個月,從病人身上采幾單位血以備手術(shù)中或手術(shù)后需要時用。
有目的或計劃獻血
如血型相合,家庭成員或朋友之間可以相互供血,有些病人知道自己輸?shù)氖钦l的血會感到安慰,盡管家人或朋友的血并不一定比無關(guān)獻血者的安全。輸家人的血需要照射以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這種病雖然很少見,但獻血者和受血者有血緣關(guān)系時,會增加發(fā)生的可能性。
用輸血技術(shù)治療疾病
一種叫做血液分離的方法能治療某些疾病,血液分離是一種凈化過程。它是將患者的血抽出來,除去血中有害物質(zhì)或成分,再將凈化過的血回輸給患者。
血液分離中最常見的是細胞分離和血漿分離,細胞分離去除血液中某種過多的細胞成分,它用于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某些白血病及血小板增多癥。血漿去除(血漿交換)去除血漿中的有害物質(zhì),如用于治療重癥肌無力、格林-巴利綜合征。
血液分離比較困難也很昂貴,一般用于治療病情嚴重且對傳統(tǒng)治療無效的患者,要達到治療效果,血液分離去除有害成分的速度應大于機體產(chǎn)生該成分的速度,分離的次數(shù)應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因為在血液抽出和回輸給病人時都有大量的血管內(nèi)液和組織液的轉(zhuǎn)移,這有可能給患者帶來危險。血液分離有助于控制某些疾病但不能根治。
為把輸血反應減到最少,醫(yī)務工作者應注意幾點:輸血前應重復檢查血液和受血者均無誤,輸血的速度要慢,一般2個多小時輸一單位。大多數(shù)輸血反應發(fā)生在頭15分鐘內(nèi),輸血開始時要嚴密觀察受血者,以后護士每30到45分鐘檢查一次,如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則停止輸血。
大多數(shù)輸血都是安全和成功的,有時也會有輕微的反應,偶爾也有嚴重的甚至致命的反應。常見的反應有發(fā)熱和過敏反應,發(fā)生率為1%~2%,癥狀包括瘙癢、皮疹、水腫、眩暈、發(fā)熱及頭痛。少見的反應有呼吸困難、喘息及肌肉痙攣。過敏反應偶爾也會很嚴重并造成危險。已有辦法對那些既往有輸血過敏反應的病人進行治療,使他們能夠輸血。
盡管檢查血型及交叉配血都很仔細,也不能完全避免血型不合,這會使得輸入的紅細胞迅速被破壞(溶血反應),發(fā)生溶血反應時,患者在輸血開始后或輸血過程當中感到全身不適或煩躁,有時還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面部充血或嚴重的背部疼痛,反應有時會非常嚴重甚至致命。醫(yī)生可以通過檢查病人血或尿中有無游離血紅蛋白來證實是否發(fā)生溶血反應。
受血者可能發(fā)生液體負荷過重,心臟病人更容易發(fā)生,故心臟病患者輸血時速度應更慢并嚴密監(jiān)視。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種非常少見的并發(fā)癥,主要發(fā)生于因病或藥物所致免疫系統(tǒng)受損的病人,原因是受血者(宿主)的組織被供者的白細胞(移植物)所攻擊。癥狀包括發(fā)熱、皮疹、血壓下降、組織破壞及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