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吐瀉
    

證治準繩·幼科:吐瀉

〔曾〕小兒吐瀉并作,即名霍亂,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瀉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納而不出,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榮衛(wèi),灌溉百骸,下焦分別水谷,主出而不納,脾居中州,胃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臍上一寸有分水穴)傳變得宜,豈有吐瀉之患…

〔曾〕小兒吐瀉并作,即名霍亂,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瀉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納而不出,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榮衛(wèi),灌溉百骸,下焦分別水谷,主出而不納,脾居中州,胃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臍上一寸有分水穴)傳變得宜,豈有吐瀉之患。凡小兒吐瀉,皆因六氣未完,六yin易侵,兼以調護失宜,乳食不節(jié),遂使脾胃虛弱,清濁相干蘊作而然。有先瀉而后吐者,乃脾胃虛冷,其候先瀉白水,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濡,此為冷也。

先吐而后瀉者,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吐來面赤,脈洪而數,渴飲水漿,此為熱也。冷熱之分,要須詳審!矈洹惩聻a昏睡露睛者,胃虛熱,錢氏白術散、和中散、主之。吐瀉昏睡不露睛者,胃實熱,錢氏玉露散、河間益元散、主之!惭Α呈肿阒咐湔,脾氣虛寒也,用異功散木香。傷風吐瀉者,風木克脾土也,亦用前藥。若飲熱乳而瀉黃者,濕熱壅滯也,用四苓散。如不愈或反甚者,元氣復傷也,用白術散。瀉而腹中重墜者,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服克滯之劑,而腹中窄狹者,脾氣虛痞也,用六君子湯。若面黃瀉青,脾虛而肝乘之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若多噫瀉黃,心脾氣虛也,用六君炮、升麻。生下半月旬日內吐者,止宜調治其母,恐嬰兒臟腑脆弱,不勝藥餌故也。

夏秋治里

〔錢〕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寒,當下之并和胃,下用白餅子(癖),和胃用益黃散(脾)主之。

兒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瀉身溫涼,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實下虛也。更有五臟兼見證,肺,睡露睛喘氣。心,驚悸飲水。脾,困倦饒睡。肝,呵欠煩悶。腎,不語畏明。當先視兒兼藏證,先瀉其所實者,而補其虛,如脾虛,益黃散主之,此二證多病于秋夏也。

五月夏至后,吐瀉身壯熱者,此熱也,蓋小兒臟腑十分中九分熱也;蛞騻麩崛槭巢幌,瀉深黃色。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方(一名甘露散)

寒水石(半兩,軟而微青黑,中有細紋者) 生甘草(一錢) 石膏(半兩,堅白而有墻壁,手不可析者,如無,以方解石代之,堅白似石膏,敲之段段皆方者是)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食后溫湯調下。(海藏云∶非腎熱相火大盛者,不宜服此)

六月大暑后,吐瀉身大溫而似熱,臟腑中六分熱、四分冷也,吐嘔乳食不消,瀉黃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黃散,食后多服玉露散。廣親宮五太尉,病吐瀉不止,米谷不化。眾醫(yī)用溫藥,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錢氏曰,當以涼藥治之,所以然者,謂傷熱在內也,用石膏湯三服并服之。眾醫(yī)皆言吐瀉多而米谷又不化,當補脾,何以用涼藥。王信。眾醫(yī)皆用補脾丁香散三服。錢醫(yī)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后必腹?jié)M身熱,飲水吐逆。三日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謂六月熱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飲,熱傷脾胃,即大吐瀉也,醫(yī)又行溫藥,使上焦亦熱,故喘而引飲,三日當甚。眾師不能治。復召錢至,見其熱證,以白虎湯發(fā)熱)三服,更以白餅子下之,一日減藥二分,二日m.bhskgw.cn/yishi/三日又與白虎湯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湯一服,及旋合麥門冬、黃芩、腦子、牛黃、天竺黃、茯苓,以朱砂為衣,服五丸,竹葉湯化下,熱退而安。

七月立秋后,吐瀉身溫,臟腑中三分熱、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悶亂,哽氣長出氣,睡露睛,唇白多噦,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黃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廣親宮七太尉七歲,病吐瀉,是時七月,其證全不食而昏睡,睡覺而悶亂,哽氣干嘔,大便或有或無,不渴。眾醫(yī)作驚治之,疑睡故也。錢曰,先補脾,后退熱,與使君子丸(疳)補脾,石膏湯退熱,次日又以水銀硫黃末研和,以姜水調下一字。錢曰凡吐瀉,五月內九分下,而一分補,八月內九分補、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虛瀉,醫(yī)妄治之,至于虛損,下之即死,即當補脾,若以使君子丸,恐緩,已又留溫胃益脾藥治之。醫(yī)者李生曰,何食而噦?錢曰脾虛津少即嘔逆。曰何瀉青褐水?曰腸胃至虛,冷極故也。錢治而愈。

八月秋分后,吐瀉身冷無陽也,不能食乳,干嘔噦,瀉青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不可下也。

〔田〕凡小兒盛暑吐瀉,邪熱在下焦則瀉,在上焦則吐,亡津必渴,用玉露散,雖吐,時時與啜之,過三日必愈。

如身熱脈大,小便黃,用五苓、益元各半,熱湯調,溫服之。如身涼脈細,小便青,早晨益黃散,午后玉露散。如過四五日困弱,宜異功散、和中散、開胃丸。

〔潔〕如有風而瀉,用防風、羌活(謂吐瀉,兼肝病風搐拘急也。有熱而瀉,用黃連、黃芩、大黃(謂吐瀉,兼心病身熱也)。有寒而瀉,用附子(謂吐瀉,兼腎病身冷,或足脛寒而逆也)。有濕而瀉,用白術、茯苓(謂吐瀉,兼本臟脾病多睡體重昏倦也)。有肺病而瀉用芍藥、桂心,定喘麥冬、人參,甚者多檳榔,大便不通加大黃(謂吐瀉,兼肺病喘嗽也)。更詳看病新舊,新則止之,久則有腸風之患,宜推陳致新,法當宣風散(痘發(fā)熱)導過后,用入臟君臣藥調之,宜益黃散。

〔曾〕有小兒盛夏初秋,遇夜乘風,渴而飲水,過餐生冷果物,攻激腸胃,遂乃暴吐暴瀉,傳作手足俱痹,筋攣而痛,痛則神志不寧,以驚證治之,誤矣。所謂筋遇寒則引縮,又以陽明養(yǎng)宗筋,屬胃與大腸,因內傷生冷飲食,外感風邪,吐瀉交作,胃氣因虛,不能養(yǎng)其宗筋,亦致攣急,此證口氣溫,面色慘,脈沉緩,再以手按兩膝腕下,見筋縮而引于皮間,是其候也。治以理中湯加附子半生半炮,水姜熟煎,空心溫服,更詳虛實冷熱,為治可也。有數歲小兒忽患吐瀉,始自夏秋晝近極熱之地,解衣乘涼,夜臥當風之所致,蓋先感熱,后感冷,陰陽相搏,氣射中焦,名為霍亂!痘钊藭酚香薷散調治,以其能分別水谷,升降陰陽。又曰∶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詳此治法,得非欲平中焦乎!惭Α撤彩盍钔聻a,手足指熱,作渴飲冷者,屬陽證,宜清涼之劑。手足指冷,作渴飲熱者,屬陰證,宜溫補之劑。凡病屬陰證誤用寒涼者,死則手足青黯,或遍身皆然。

香薷飲 治夏秋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吐痢心腹疼痛,發(fā)熱煩悶。

香薷(三兩) 白扁豆 濃樸(各一兩半) 生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

車前子散 治暑月霍亂吐瀉,煩悶引飲不止,小便不利。

白茯苓 豬苓 香薷 車前子(炒) 人參(各等分)

上為末。燈心湯調下。

不換金正氣散 治脾胃不和,寒熱往來,臟腑虛熱,霍亂吐瀉。

濃樸(姜制) 藿香 陳皮 半夏 蒼術(米泔浸)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服。

二順散中暑霍亂吐瀉,煩悶燥渴,小便赤澀,便血肚疼。

豬苓 澤瀉 茯苓 白術 甘草(炙) 官桂 干姜 杏仁(各一兩,去皮尖雙仁,炒)

上為末。每服半錢,不拘時,水調下,或水煎服。

六和湯 治心脾不和,氣不升降,霍亂吐瀉,咳嗽胸滿,頭目疼痛,嗜臥倦怠,并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成痢,中酒作渴,心逆畏食。

人參(去蘆) 縮砂仁 甘草(炙) 杏仁(泡去皮尖) 半夏(湯煮透,銼,焙干。各一兩) 白扁豆(炒熟,銼去殼,一斤,碎切,爛杵,拌勻,釀、經一宿,焙干) 藿香 赤茯苓(去皮) 木瓜(各二兩) 香藿 濃樸(去粗皮,姜制,慢火焙干。各四兩)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無時溫服;蛉臌}半字同煎。

冬春治表

〔錢〕傷寒吐瀉,身溫乍涼乍熱,睡多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咳嗽,更有五臟兼見證,當煎入臟君臣藥,先服大青膏,后服益黃散。如先曾下,或無下證慎不可下,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脾也。(潔古云,身溫吐瀉咳嗽,是風木入于脾,母虛,其子亦弱,法當煎檳榔豆蔻湯下大青膏,后服益黃散。)

傷風吐瀉,身熱多睡,能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黃水,此為胃虛熱渴吐瀉也,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止后,用發(fā)散藥。止渴多服白術散,發(fā)散大青膏主之。(潔古云,吐瀉身熱而渴、小便少者,五苓散主之,身熱而嘔者,當服白術散,后煎檳榔木香湯下大青膏。)

傷風吐瀉,身涼吐沫,瀉青白色,悶亂不渴,哽氣長出氣,睡露睛,此傷風荏苒輕怯,因成吐瀉,當補脾,后發(fā)散。補脾益黃散,發(fā)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證多病于春冬也。(潔古云,身涼吐瀉,不渴者、則知為寒,煎附子桂枝湯、下大青膏)

大青膏

天麻(末,一分) 白附子(末,生,一錢半) 蝎尾(去毒,生,半錢) 朱砂(研,一字匕) 青黛(一錢,研) 麝香(一字匕) 烏蛇稍肉(酒浸,焙干,取末,半錢) 天竺黃(一字匕,研)

上,同再研細,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兒粳米大,同牛黃膏、溫薄荷水,化一處服之,五歲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小兒傷于風冷,病吐瀉,醫(yī)謂脾虛,以溫補之,不已,復以涼藥治之,又不能散,謂之本傷風,醫(yī)者亂攻之,因脾氣積虛,內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證多睡露睛身溫,風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為瀉,當去脾間風,風退則痢止,宣風散主之。后用使君子丸補其胃。亦有諸吐痢久不瘥者,則脾虛生風,而成慢驚矣。

〔!惩聻a過多,脾胃虛乏,欲生風候者。四君子加白附子減半,生姜煎服。

胃散 治陰陽不和,吐瀉不止,預防風證,常調脾胃,進飲食。

人參(去蘆) 白術 白茯苓(去皮) 山藥(去黑皮) 干葛 扁豆(炒,去殼) 南星(銼碎,瓦器盛,東壁土同酷煮少時,濾干,切片,焙)甘草 藿香(去梗) 防風(去蘆) 天麻(各半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鐘,姜二片,冬瓜子仁五十粒掐碎,煎七分,空心溫服。

如瀉不止,入沉香、白豆蔻同煎。

釣藤飲 治吐利,脾胃氣虛生風。

釣藤鉤(二錢) 蟬殼 天麻 防風 蝎尾(去毒) 人參(各半兩) 麻黃 僵蠶(炒) 甘草(炙) 川芎(各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

上為末。水煎服。虛寒,加附子一錢。

身熱瀉黃多渴為熱宜涼劑

曾氏云∶先吐而后瀉者,乃脾胃有熱,氣促唇紅,吐來面赤,脈洪而數,渴飲水漿,此為熱也。錢氏以吐瀉、身熱、瀉黃、多渴作熱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黃散相間服,在春冬用白術散、大青膏相間服。

〔錢氏〕玉露散(方見前)

〔李剛中〕治夏秋吐瀉。

好黃連一兩,入虢丹一兩,炒丹焦,為細末,面糊丸,如芥子,服二三十粒,壁土姜湯吞。更量數服,不妨。

〔丹溪〕治小兒周歲,吐乳腹瀉。

白術 滑石末(各三錢) 干姜(一錢)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

上為粗末。煎服。

肢冷瀉青不渴為寒宜溫藥

曾氏云∶先瀉而后吐者,乃脾胃虛冷,其候先瀉白水或白凍,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濡,此為冷也。錢氏以吐瀉、身涼、瀉青、不渴作寒病,在秋以益黃散主之,在冬春以益黃散、大青膏相間服。

〔海〕吐利,四肢脹逆,腦門低陷。四君子加藿香、丁香、芍藥、等分,煎服。

錢氏益黃散(見脾) 萬安膏(見吐)

〔世〕和胃丸 治吐瀉不止,欲生慢驚。

丁香 白術(各一兩) 半夏(五錢) 藿香 蝎尾(各一錢)

上為末,姜汁打糊、為丸如小豆大。二歲兒三十丸,姜湯下。

理中湯 主溫脾暖胃,冷吐冷瀉,及胎氣虛,中寒腹痛。

人參(去蘆) 白術(各一兩) 干姜(炮) 粉草(炙。各二錢半)

上件,銼焙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溫白湯空心調服。

理中丸 治吐利不止,米谷不化,手足厥冷。

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蛞欢,不拘時候。

金液丹 治吐利日久,脾胃虛損,手足厥冷,精神昏塞,多睡露睛,口鼻氣涼,欲成慢驚風。又治大人陽虛陰盛,身冷脈微,自汗吐利,小便不禁。

舶上硫黃(十兩,先飛煉去砂石,秤,研為末,用砂盒子盛,令八分滿,水和赤石脂、鹽泥固封,曬干,露地先埋一水罐,盛水滿,坐盒子在上,又以泥固濟訖,常以三斤火養(yǎng)三日三夜,足,加頂火一斤, 成,冷,取藥)

上以柳木捶乳缽研為末。每服二錢,生姜米飲調下。多服取效。大人,藥末一兩,蒸餅一兩水浸,去水,餅和丸桐子大。曬干,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飲空心下。

閻氏云∶吐瀉虛極,當速生胃氣,宜與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飲調灌之,惟多服乃效,俟胃氣已生,手足漸熱,然猶螈 ,即減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兼用異功散、羌活膏、溫白丸、釣藤飲子之類,仍頻與粥,雖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沈存中論金液丹,見小兒吐利劇,氣已絕,服之得活者數人,須多服方驗。

〔錢〕豆蔻散 治吐瀉煩渴,腹脹小便少。

舶上硫黃(一錢) 滑石(五分) 丁香 豆蔻(各半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至半錢,米飲調下,無時。

〔張渙〕勻胃散 治三焦不調,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滿,甚則喘逆吐利,肌體痿黃。

甘草(炙一錢) 藿香 白豆蔻 人參(各一兩) 木香 干姜(炮) 濃樸(姜炙) 丁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一錢,水一小盞,姜二片,煎六分,溫服。

〔王氏〕治吐逆兼吐利不止。

丁香 藿香(各一分) 木香(一錢) 硫黃(半兩,別研極細) 滑石(二錢,研如粉)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米飲調下,量大小與之。如瀉,即用附子一枚重半兩者,炮去皮臍,為末,再用生姜汁搗成餅子,用白面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不用,只將附子切焙,再搗羅為末。每吐兼瀉,即入附子末少許,如藥三之一,更量虛實,以米飲調下,神驗。

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驚,宜速療之,如已成慢驚,兼金液丹與之。

助胃膏 治脾胃虛寒吐瀉等證。

人參 白術 白茯苓 甘草(炙) 丁香(各五錢) 砂仁(四十個) 木香(三錢) 白豆蔻(十四個)干山藥(一兩) 肉豆蔻(四個,煨)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十丸,米飲化下。

身溫瀉黃白似渴為寒熱雜合病

錢氏治法,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黃散相間服,在冬春用益黃散、大青膏相間服。

補虛

四君子湯 治脾氣虛損,吐瀉少食。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姜棗水煎。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肝虛驚搐,目眩自汗諸證,并宜服之,以滋化源。

錢氏異功散 溫中和氣,治吐瀉不思乳食,凡小兒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其氣。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 陳皮(各等分) 一方,加木香。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湯、補脾湯加減法也。)

愚按∶前方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弄舌流涎。若母有證,致兒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和劑》觀音散 治小兒外感風冷,內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乳食,久則漸至羸瘦。

大抵脾虛則瀉,胃虛則吐,脾胃俱虛,則吐瀉不已,此藥大能溫養(yǎng)脾胃,進美飲食。

石蓮肉(去心) 人參 神曲(炒。各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炙) 木香 綿黃 (炙)白扁豆(炒,去皮) 白術(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藿香三葉煎,溫服。

溫中丸 治小兒瀉白,胃寒故也,腹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霍亂吐瀉。

人參 白術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姜汁面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無時。

和中散 和胃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

人參 茯苓 白術 甘草(炙) 干葛 黃 (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溫服。

(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湯加減法。)

曾氏和中散附 主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此藥性味甘平,大能調治,常服和胃氣,進飲食,悅顏色,理風痰。

人參(去蘆) 白扁豆(炒,去殼)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縮砂仁 半夏(制) 香附子 甘草(炙。各一兩) 肉豆蔻 訶子(去核。各七錢半)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不拘時。

〔毛彬〕治胃氣不和,吐瀉不止,痰逆不食。平胃,引行諸藥。銀白散

半夏(一兩,洗七次,焙,姜、制餅) 白扁豆(炒) 粟米 人參 白術(焙) 白茯苓 山藥(各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八分,姜二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東垣人參安胃散(脾)

除濕

胃苓湯 治腸胃受濕,嘔吐泄瀉

白術 茯苓 澤瀉 濃樸 豬苓 陳皮 甘草(炒。各等分) 桂(少許)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水燈心陳皮煎湯調下。若停食吐瀉,小便短少,腹脹作痛,用此以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湯以調補脾胃。

治痰

半粟散 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湯浸,切、焙,一兩) 陳粟米(三分,陳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白附丸(痰涎)

宿食

錢氏云∶吐瀉,乳不化,傷食也,宜下之。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食飲。錢氏見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腎虛也,黑睛屬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縱長成,必肌膚不壯,不奈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恣酒欲,若不保養(yǎng),不過壯年也,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壯熱者,傷食也。又虛怯不可下,下之,虛入肺則嗽,入心則驚,入脾則瀉,入腎則益虛,但宜以消積丸磨化之,為微有食也。如傷甚,則可下,不下則成癖也。若實食在內,亦可下也,下畢,補脾必愈,隨其虛實,無不效者。〔曾〕錢氏曰∶吐乳瀉黃,是傷熱乳,吐乳瀉青,是傷冷乳,皆當下之,此迎奪之法也。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復。脾經積滯未除,再為飲食所傷,不吐則瀉,不瀉則吐,宜以三棱散化積,守胃散和中。

〔丹〕小兒吐瀉黃膽。

三棱 蓬術 陳皮 青皮 神曲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術 茯苓上為細末。生姜燈心湯調服。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fā)熱加薄荷。

消積丸 治小兒吐瀉,大便酸臭。

丁香(九個) 砂仁(十二個) 巴豆(二個) 烏梅肉(二個)

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溫水送下。

津液少

豆蔻散 治虛寒而渴(本條)

白術散 治虛熱而渴(渴)

《圣惠》治渴不止。

筍籜 扁豆藤(各半兩) 人參(一兩)

上細銼。分六服,每水一小盞,煎五分,不時,量分,稍熱服。

〔張渙〕三和散 治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兩) 烏梅肉(炒干) 干木瓜各等分,為細末。一錢,水一小盞,煎五分,溫,時時服。

治霍亂煩渴。香豆散

藿香 肉豆蔻(各一兩) 白扁豆 人參(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為末。每一錢,水八分盞,姜二片,煎四分,溫服。

〔丁時發(fā)〕人參散 治虛熱及吐利煩渴疏轉后服。

人參 茯苓 桔梗 干葛(各半兩) 生犀角 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燈心煎五分。煩渴,入新竹葉,量服。

心腹痛

《圣惠》兒冷熱不調,乳哺不節(jié),使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腸胃間,則成霍亂。而心腹痛者,冷氣與真氣相擊,或上攻心,下攻腹,故痛。

《外臺》療霍亂心腹刺痛,吐利。

茯苓 桔梗 人參(各六分) 白術(五分) 甘草(炙) 濃樸(炙。各四分)

上切片。用水二升,煮六合,溫服。

人參散 治霍亂心腹痛不食。

m.bhskgw.cn/wszg/

人參 白術 芎 草豆蔻 濃樸(姜炙) 當歸(炒) 陳皮(去白) 丁香 桂心(各一分)

上,搗羅為散。不時姜棗米飲調半錢,量服。

治霍亂乳食不消,腹心滿痛。

訶梨勒皮(半兩) 木香 當歸(炒) 白術 藿香 陳皮(去白。各一分)

為細末。不時姜湯調半錢,量服。

肉豆蔻散 治霍亂吐瀉腹痛。

肉豆蔻 桂心(各一分) 人參(去蘆)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姜少許,煎五分,不時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禁忌

鄭氏云∶小兒吐瀉,因外傷風冷,內傷乳食,或兒啼未定,氣息未調,以乳飼之,氣逆于上則停滯胸膈,致令嘔吐,氣逆于下則傷脾胃,致令泄瀉,上下氣逆,吐瀉俱作。凡小兒只吐不瀉者逆,其吐,必有痰發(fā)驚者,十無一生。若只瀉不吐,或吐瀉俱發(fā)者,日久不退,亦變陰癇。治之當暫斷其乳,輕者周時,重者三日,宜頻與稀粥,服藥速效,十全八九;蛘卟恍攀茄,以小兒藉乳為命,不肯暫斷,然乳固不可斷也,殊不知因乳所傷得之者,若再以所傷之乳乳之,如抱薪救火,藥何功之有。其間有不斷服藥得安者,蓋輕患也,亦有因輕致重,夭橫者多矣!痘钣仔臅吩啤眯和聻a不止,大要節(jié)乳,徐徐用藥調治必安,節(jié)者,撙節(jié)之義,一日但三次或五次,每以乳時不可過飽,其吐自減,及間以稀粥投之,亦能和胃,屢見不明此理,惟欲進藥以求速效,動輒斷乳三四日,致餒甚而胃虛,啼聲不已,反激他證。蓋人以食為命,孩非乳不活,豈容全斷其乳,然乳即血也,血屬陰,其性冷,吐多胃弱,故節(jié)之,醫(yī)者切須知此。乳母亦宜服和氣血、調脾胃、等藥。愚意,不若兒大能食者全斷之,待其平復。兒小不能飲食者,但節(jié)之可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